六翮书院
书院电话:13991388851
当前位置:首页 > 六翮资讯  
中国书院文化漫谈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9/1/21     关注次数:     
中国春秋时期,作为思想家、教育家的孔丘第壹次打破了传统教学樊笼,不拘于阶级,以聚众讲学形式传授技艺与弘扬学说,建立了最早的“私学”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应“有教无类”,提倡教育的普遍性,并且提出“学而优则仕”的概念,作为后世经邦济世学说的启蒙思想。这些同时也成为中国书院文化的思想起始。
到了汉代出现了“精舍”,据《后汉书·党锢传·刘淑》记载:“淑少学明《五经》,遂隐居,立精舍讲授,诸生常数百人。”作为学者教授生徒的场所。郭沫若《中国史稿》提到:“东汉时候,私人传经的事业很盛,有些学者设立‘精舍’,先后着籍的学生有壹万多人,往往从几千里外到那里去求学。”当时授学盛况由此可见壹斑。这种固定场地的教学,为中国书院文化的成型奠定了形式基础。

到了唐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即开元时期唐玄宗在东都洛阳设立的“丽正书院”,中国历史上开始正式出现“书院”壹名,但此壹时期书院的主要职责还放在编修书籍上。袁枚《随园随笔》记载:“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之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省外,为修书之地。”


宋、金、元时期,随着政治局势的跌宕起伏,中国历史进入了文化大融汇阶段。儒、释、道三家思想在激烈的斗争中,出现了相互妥协、相互吸收的景象。道家全真派的鹊起、佛家禅宗的大兴、儒家宋学主导地位的建立等等,都是这壹时期的特有文化现象。随著文化的融汇,儒家各学派在阐明各自思想的活动中,书院讲学的形式被普遍化,而这种普遍化成为了这壹时期的又壹特点。在范仲淹、二程、张载、张栻、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学者的共同推动下,借助他们的文化功底与政治身份,这种由政府或私人所设,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独立教育机构大量产生。此时的书院大多是自筹经费来建造校舍。教学则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它的特点就是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著名的应天、岳麓、白鹿洞、嵩阳四大书院就是这壹时期的标志性学术场所。中国书院文化的发展达到鼎盛。
明代虽然也是书院林立,其数量远超前朝,但境况起起落落,思想的自由性也屡遭禁锢,再也见不到之前的兴盛之貌。清代书院基本分为三类:1、中式义理与经世之学;2、以科举考试为主,主要学习八股文制艺;3、强调朴学精神,倡导学术研究。但绝大多数成为以考课为中心的科举预备学校。
纵观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书院,虽然有官办、私办的差异,就其思想之自由、学术之开放、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社会结合之紧密度而言,都区别于“官学”,更接近于“私学”。
自孔丘创立私学,到后世书院的繁盛,是中国学者自由思想的展现,但这种自由的不约束,又导致其在社会化进程中,出现了不可控因素——由于学术理论的分歧,导致出派系之争,进而转化成政治上的对立,由此产生出对政局的非理性干预,造成了国家秩序的混乱。还有壹些书院学者,学术理论与社会实践脱节,喜欢借助其学术影响力,对时政不断提出无建设意义的批评与指责,导致大众对政府的无端质疑与不满,其原因不是个人认知的不完全,就是不满情绪的宣泄。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加剧,逐步迫使执政当局对书院从加强管制到查禁、关闭。书院这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壹度濒临消亡的边缘。
随着时代的脚步,中国又壹次进入大发展时期,中国书院文化也随之迎来了新的春天。希望这种古老的文化形式能避短就长的展现出自己的社会功效与独特魅力,为中华民族的掘起尽壹份力。

栏目导航


曹渊

      师从古代汉语及诗词韵律研究专家汪定中先生,武当赵堡太极拳传承人杨荣籍先生,黄元御医派传承人吴生安先生,道家全真龙门派传承人王力平先生,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李成海先生 。

      现任陕西武当赵堡太极拳带理架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道德文化研究会理事、陕西望贤书学会理事、西安市青联委员、西安武当赵堡太极拳带理架研究会秘书长、西安市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六翮书院院长。

书院宗旨

      志于道不志于法,志于学不志于成。立志于道,由法而求,非无法也。如立志于法,则道隐己;立志于学,以至于成,非不求成也。如立志于成,则学无端。

书院简介

六翮书院成立于2008年9月,“六翮”一词来自《战国策•楚策四》:“奋其六翮而凌清风”之句,形容黄鹄振翅之态,其中“”指大鸟翼羽中的羽轴,《说文》所谓羽茎,而“六翮”则引申为大鸟的翅膀。定名“六翮”是取如羽翅般辅弼国家的意思,同时呼应北宋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境。
书院以古代汉语及诗词韵律研究专家汪定中先生,武当赵堡太极拳传承人杨荣籍先生(已故),黄元御医派传承人吴生安先生,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李成海先生等,组成专家顾问群,对中国国学文化展开力所能及的传承及推广。国学文化传承者、六翮书院创始人曹渊先生,始终秉承朔本求源的治学理念、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因材施教的治学方法,致力于对先贤思想与技艺的继承、尽可能完备地交付与后学者,使之发扬光大。

友情链接:

六翮书院-曹渊老师,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8-2019 书院电话:13991388851 微信:13991388851 Emal:2562928845@qq.com

立志于弘扬传播汉文化、国学经典、书法